找到相关内容938篇,用时15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本生经的起源及其开展(2)

    佛释尊住世时,弟子、信众亲承教化,沐浴在法海中,人们幸福、满足、安稳;一旦佛般涅盘了,弟子、信众顿失所依,如丧考妣。虽然佛在般涅盘前一再交待:「佛涅盘后,佛弟子应依波罗提木叉为师,应依念处安住。」...,例如《分律》卷二十五「弥却摩纳」本生中,也顺道提了弥勒和定光佛的本生(42)。在《生经》第五十五则中,提到阿弥陀佛的本生事由(43)。像这样提到其他佛、菩萨本生的例于毕竟少之又少,难得一见,而且都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72064808.html
  • 佛说决定毗尼经略疏(1)

    灭度后以波罗提木叉为汝大师;依念处安止其心;恶性比丘梵檀治之,此云默然。故不应打骂,但默摈故;,一切经首当置‘如是我闻’等言。后阿难结集还依佛教。”《真谛三藏》云:“微细律明阿难升座集法藏时,身如真...,诸禅解脱三昧智力,根胜劣智力,种种解智力,种种界智力,至处道智力,天眼无碍智力,宿命无漏智力,水断习气智力。无畏:谓一切智无畏,漏尽无畏,说障道无畏,说尽苦道无畏。三念处:一者众生信受,佛不生喜;...

    周叔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54665305.html
  • 佛说十善业道经注

    无畏施;二爱语,谓善言慰喻;三利行,谓起身口意善行利益众生;同事,谓同其所作使沾利益。言摄者,谓以此使生亲爱之心,依附受化也。  △明道品庄严。  念处庄严故,善能修习念处观;正勤庄严故,悉能除...,善修念处,甚深禅定,心不散乱,故于念无失;无异想,佛于一切众生分别,观一切众生如己身,观一切众生及诸法不生不灭,常清净如涅槃,常行不二人法门,故无异想;五无不定心,佛常摄心善法中住,于诸法实相中...

    周叔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54865308.html
  • 简论天台宗和华严宗的佛教思想

    二十卷、《法华文句》二十卷和《摩诃止观》二十卷。除此之外,尚有《修习止观坐禅法要》一卷(亦称《小止观》或《童蒙止观》)、《教义》二十卷、《念处卷、《维摩经玄疏》六卷、《仁王经疏》等等o。这些著作...:“(智颉)志学之年(即15岁)士梁承圣,属元帝沦没,北度硖州,依乎舅氏……年十有八,投湘州果愿寺沙门法绪而出家焉。”可见,智颉在梁元帝承圣年(“属元帝沦没”),年方十五,尚未出家,只是到了18岁才...

    许抗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64665370.html
  • 九乘之巅——大圆满法

    所以缘觉所观想的与声闻一样,都是苦、空、无常、无我、缘起性空、十二因缘,然而主要是观因缘。观十二因缘比起观圣谛、念处更加深细,并且缘觉不由他人教导,靠自己思维观想而觉悟,所以智慧比声闻高了一步。...九乘之巅——大圆满法  陈泉州  一 学修大圆满必备的基本知识  (一)佛教世界观  修大圆满,首先要树立佛教世界观,也就是释迦牟尼佛讲的“法印”:诸行无常,诸法无我,诸受是苦,涅槃寂静。“...

    陈泉州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82365443.html
  • 天台宗简介

    《观音玄义》二卷、《观义疏二卷》二卷、《金刚明玄义》二卷、《金光明文句》六卷、《观经疏》一卷。此外,还有《教仪》十二卷、《念处卷、《法界次第初门》三卷、《任王经疏》五卷、《菩萨戒经》一卷、《阿...宗的起源   天台宗始创于北齐慧文禅师,据《佛祖统记》卷六,天台宗《东土九祖记》说,慧文因读《大智度论》卷二十七:“三智实在一心中得”之文及《中论》卷:“因缘所生法,我说即是空,亦名为假名,亦名中道义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95065537.html
  • 略讲观修三宝功德及其意义(1)

    名道品。道是能通向涅槃,是到达涅槃道路的资粮。因为与菩提法相顺,故名顺菩提分法。此三十七法,总分七类:   [1]念处,又名念住:   [2]正勤,又名正断,正胜:   [3]如意足...出现世间甚为稀有,难值难遇   第二,别观佛法僧三宝分三:   一、佛宝分二:   (一)略述身相   (二)别述身   1、自性法身及离垢清净之自性法身   2、智法身二十一聚   ...

    任杰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113865659.html
  • 略讲观修三宝功德及其意义(2)

    三十七道品,或云三十七菩提分法,或云顺菩提分法。   三十七道品者,分为七科:   第一科,念处,或名念住。由般若慧使念住境,观察自身内体,故名念住,其自体即是五蕴之身。依五蕴而分身、受、心、...ldquo;沙门法”法指确定;“世出世法”法指规范。今此十义,通约为三:1、指规范;2、指佛经;3、指知识。   第三、法指佛陀所说的教法,谓佛陀如实亲证为众生如实...

    任杰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113965660.html
  • 略述《摩诃止观》

    、总结佛法的特色。  在《摩诃止观)中,智者大师主要讲说了种三昧、十乘、十境、二十五方便,也列出了次第禅门的一些形式,还说明了念处等。从这些我们可以看出,大师列出众多法门来,并没有去否定某一种修法...大德以发大誓愿,统称为发菩提心。如弥陀如来是四十八愿,药师如来是十二大愿等。要想发大菩提心,首先要舍弃发地狱、畜生、鬼、阿修罗,人、天、魔罗、尼犍(即出家的外道)、色无色、二乘十种心,只有四谛、弘、...

    释法庆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13665700.html
  • 唐君毅《谈中国佛学中之判教问题》

    ;即非归在:无明法性之处处并举。其念处一书之言一念无明法性心,亦明说意在要人观一念无明心之空假中之法性,以成其破无明之修道工夫,亦非重在并举无明法性以言心。此皆不必涵性恶之义。说性恶,固未尝不可。岂...  唐君毅《谈中国佛学中之判教问题》  (为中国文化学院哲学博士班及台湾大学哲学硕士班讲)  一、佛学之入中国之因缘  二、判教之价值  三、吉藏、智顗、法藏之判教  、法华、华严二经之对比问题 ...

    唐君毅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53965928.html